程钢:曾在最好的10年“入错行”
程钢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田瑞颖
如果没有被“耽误”的10年,程钢或许早就回国了。2022年底,46岁的他辞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终身教职,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受聘该校工学院特聘研究员。
(资料图片)
程钢是生物材料领域知名学者,尤其在解决世界级难题“生物垢”方面,拥有多项国际专利。但不为人知的是,在科研的马拉松上,只是找对跑道,明白自己适合工科而非理科,他就用了10年。
走对“道”后,程钢进入快跑模式。回忆那10年的“沉默成本”,程钢对近日关于扭转“工科理科化”现象的呼吁有一些看法。在他看来,不只课程体系不同,传统的工科和理科对科研思维模式的训练也有很大不同,应该促进多样性,避免同质化。
回国,20年从未忘记
《中国科学报》:你在美国学习工作20年,并获得了美国知名高校的终身教职,为什么选择回国?
程钢:刚出国时,我是打算毕业后回国的。但是我的学习过程比较曲折,毕业后也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看能不能在美国这个竞争最激烈的环境中获得一个教职,就推迟了回国。
现在回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在生物材料领域深耕十几年,有了一些积累,可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了。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面临产业升级。我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成能解决实际应用难题的东西。
总之,这是一段新的路程,我也一直想着有一天要回到祖国。有时候命运也是一种巧合,刚好就在这个时间点发生了。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选择加入西湖大学?
程钢:国外很多学校或者院系都比较小,大多数老师都是独立的。我比较喜欢这种独立的方式,每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兴趣的话大家就一起合作。西湖大学的科研环境和我的偏好比较吻合,所以我选择了这里。
回来这几个月,一切都非常顺利,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比如,西湖大学的行政效率非常高,行政人员不能说是24小时“待命”,但基本上也是“7×18”小时随时回复。
兴趣,10年“浪费”也不妥协
《中国科学报》:1999年从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本科毕业后,你进入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工作。为何3年后决定去美国读微生物工程的研究生?
程钢:我跟很多同学一样,考大学时并不是特别了解自己想做什么。我喜欢生物化学,但并不了解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工的区别,当时选了生物化工。但化工与化学一字之差,却是千差万别。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主要是做一些化工厂、化工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但我的兴趣还是科研。所以,在那个年代我选择了去美国深造。
《中国科学报》:获得微生物工程硕士学位后,你为什么又“跨学科”攻读化学工程的博士学位?
程钢:研究生那几年,虽然我发表了一些文章,导师也很希望我留下来,但我仍觉得没找到最大的兴趣点。微生物学更偏理科,而我本科的专业属于工科,所以我想再回工科。
后来我去了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遇到了我的博士生导师。在这个领域,我找到了多年追寻的、最感兴趣的东西,非常享受。
《中国科学报》:你是怎么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理科而适合工科的?
程钢:研究生期间,有一项工作对我触动很大。
我们当时有个项目是利用工程化的菌株加速降解除草剂,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做实验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种可以有效降解有毒化合物的非常关键的酶。这需要反复做实验来证明数据的可靠性和实验的可重复性,但有两次酶的活性测试结果竟然差了10倍!
虽然实验结果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我潜意识里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即使我把这个酶优化1000遍、将其性能提高100倍,但我怎么确定科研结果的准确性?
这让我很不舒服,意识到我本科受的是工科训练,我的思维和性格更适合工科,用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还发现,我不只喜欢解决问题,还喜欢“创造”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实际上,这种多样化的训练对我现在的研究工作非常有价值。我不像很多同学那么幸运,在年少时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个过程耽误了我整整10年。
《中国科学报》:近日,《中国科学报》刊登了25名科学家、企业家的联合署名文章,呼吁扭转“工科理科化”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程钢: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工科的评价标准应该是解决问题。在工科中,能解决问题的东西一定是简单好用的,如果把体系做得很复杂、很昂贵,但不一定好用,最后按照其他学科标准予以评价是不公平的。这并不是说哪个学科更好,只是学科特点不同。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发达国家在制造业最鼎盛时,很多科学发现是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来的,所以它的理论和应用都很强。我个人感觉,发达国家制造业衰落和国力下降,与学术界“工科理科化”现象几乎是同步的,我不知道哪个是原因,但两者好像是相关的。
所以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系统。如果“工科理科化”,那么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脱节,学生也会脱节,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大量人才。
《中国科学报》:对于认为自己选错专业的学生,你有什么建议?
程钢:国内不太容易换专业,如果不巧选了与自己思维、性格不太符合的专业,就需要寻找一个机会,比如申请更高学历,但每次转换的时间成本比较高。
不过,有时候你认为自己不喜欢,可能是了解不够,尤其是在初始阶段。要尝试去了解,不能上来就因不喜欢换一个,没过几天再换一个。我常对学生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把你领进门,你对一个领域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另外,在作决定前,一定要获取全面的信息并寻求帮助,尤其是找到无私的、愿意跟你分享的老师或同行,深入分析自己的喜好和其中的利弊。
《中国科学报》:你从博士期间开始研究“生物垢”,将材料抗菌时间从10天延长至6个月,用了12年。其间,有感到煎熬的时刻吗?
程钢:煎熬的时刻肯定是有的。2017年,我们将材料抗菌时间做到了10天。后来又换了更复杂的体系,体系越严苛,抗菌时间越短,10天后就有5%被细菌覆盖了,这说明我们的系统失败了。我当时一直在思考原因,甚至对材料结构最底层的假设产生了怀疑——抗菌材料是不是不可能实现?
当时我还是助理教授,刚开始独立做科研,资源有限。所以,我就想先把这个材料放一放,能不能设计一个既杀菌又抗菌的膜,之后的新结构确实实现了。
资源有限时,走到一定程度就必须作出选择。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许在解决别的问题时,之前困扰多年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中国科学报》:在培养学生和团队方面,你注重什么?
程钢:我希望学生既对自己的领域有很好的认识,又对具体的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希望能帮助他们规划更长远的发展道路;希望通过充足的训练,他们能掌握科研的全流程,而不是做生产线上的“螺丝钉”。
“要学会舍弃,轻装上阵”
《中国科学报》:对于年轻的科研人员,你有什么建议?
程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刚开始就把油烧完。最好是在所做事情中找到乐趣,有健康的职业生涯,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都作出贡献。
还要搞清楚自己最想得到什么。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得到所有,因此要学会舍弃,轻装上阵。
《中国科学报》:下一步,你和团队有怎样的研究计划?
程钢:未来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抗垢材料,我们基本构建了一个抗垢材料化学库,有极大信心做到针对不同应用随意构建抗垢材料。但最终目标是建立更快速精准的材料设计原则,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另外两个方向是核酸药物配送和锂离子电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抗垢材料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这也是我们十几年一直专注抗垢材料研究的原因。
关键词:
相关新闻
- 程钢:曾在最好的10年“入错行”
- 关于新增武汉市伯嘉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为旗下基金销售机构并参与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世界快资讯
- 天天热头条丨第十届全省民族运动会|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 如何做由下而上滚动字幕_由下而上滚动字幕怎么做
- ui设计用什么软件做_ui设计用什么软件-天天热门
- 上周ATP网坛 ,属于穆雷,属于德约,更属于80后选手(上) 世界百事通
- 面试季,太狠了!!! 天天日报
- 当前热讯:【炽热之刃】崩坏3角色薪炎再度惊艳登场!
- 罗马诺:贝林厄姆固定转会费1.03亿欧,浮动可达3090万欧
- 老师体罚学生反获家长感谢?刚刚通报:责令解聘! 今日聚焦
- 月牙儿和阳光_对于月牙儿和阳光简单介绍-每日消息
- 景德镇在哪个省地图_景德镇在哪个省 环球实时
- 汽车保险杠是什么材质(汽车前杠什么材质的?)-微动态
- 资讯推荐:企知道COO吴初明:科创空间利用大模型技术破局中小企业创新痛点
- 【全球速看料】公牛集团注册资本增48%至8.9亿元
- 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周星驰 原文是谁写的(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周星驰)
- 渭南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局长妻子疑在职校吃空饷”,涉事学校曾多次强调考勤规定
- 手把手传授技术 助力田东芒果飘香
- 能环宝深度文:新能源汽车充电困难,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
- mercury路由器的初始密码一般是什么
- 英伟达亮相汽车芯片峰会 「superchip」打造自动驾驶算力天花板|今日看点
- 2023年6月14日木质粉末活性炭价格最新行情预测
- 三冠王来啦!阿尔瓦雷斯抵达北京,与梅西联手,阿根廷全员到齐 速读
- 华辰装备6月14日快速上涨 天天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