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
首页 >  资讯 > 

易经:人往高处走,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世界即时看

2023-05-03 06:57:53 来源:领导力修炼

【第0810期总裁经营思维】王国钟:以貌取人,以优用人


【资料图】

《易经:人往高处走,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作者:燕归来

来源:了凡四训(ID:lfsx188)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不管是谁,不论是哪个年纪,都向往着人生能更近一步,更上一层楼。

通往成功的途径有很多,但方向都大抵一致:提升格局。

《易经》中说: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人这一生,想要往高处走,最重要的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向上生长的格局。

欲成大器,先有格局

什么是“格局”?

若将格局两个字拆开来看,“格”是人内在的品格、德性;“局”是气度与胸襟。

人内在的品格,影响着人在命运中大小的选择;人心中的气度与胸襟,影响着遇事的态度与能力。

所以,人的格局越大,成就越大,人欲成大器,先有格局。

《易经》开篇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与地,之所以可以长久不衰,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天和地足够的有格局。

上天不会吝啬阳光雨露,大地也不会抠搜一寸土壤,它们在自然界中无私的风险自己,却从不向一草一木,一人一户索要回报。

天地的大格局,成全了整个世界。

人如果有像天地一样辽阔的格局,人生中所遇所见,所经历的每一事都会变得轻松很多。

大格局,离不开小日子

庄子说:

“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海纵然宽广,它也离不开江河湖海一点一滴的汇聚;森林再广袤,它也是一棵棵树木生长构成的森林。

人要养成大格局,并不是让自己整日浸在浮于高台的不切实际当中,而是要让自己沉到尘埃中,贴近人世间中的星火,融进属于自己的小日子中。

苏轼早年被奸人陷害,一路被贬至海南。当时的海南地广人稀,环境恶劣。

好友关心问他近况,苏轼说: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唯有一幸,无甚瘴尔。”

从他的回信中不难看出,即便身在艰苦的海岛上,苏轼却依然能找寻到此间生活的“小确幸”。

在他看来,海南虽然气候炎热,没有肉和也没有固定的居所。但是比起曾经呆过的岭南,没有瘴气的环境更为适合人居。

苏轼的格局,就存在于他的小生活里。

无论他身居何处,环境多么恶劣,处境多么悲惨。他都能拨开厚重的灰烬,于满目疮痍中探寻一朵盛放的棠棣之华。

人见草木,再见天地。

人最大的格局,从来都不在高谈阔论的九重台上,而是在俯瞰之下的人世间中。

郑板桥在60岁时为自己写下一副寿联:

“浑为做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人这一生,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万多天,眼睛一闭一睁,半日已经悄然过去。

命运如此浅薄,但生命的延展却能上通碧落,下遇黄泉。

支撑我们走过这一切的,就是毕生所行所修,所识所见的格局。

作者简介:

作者:燕归来,一个热爱国学、喜欢扎根于文化海洋的95后,笔耕不辍,衷于初心!转载联系了凡四训(lfsx188)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综合来源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后台联系

关键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上一篇:全球快报:美国至4月28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减少393.9万桶,预期减少100万桶,前值减少608.3万桶。

相关新闻